以下是準備的材料! 2mm鐵絲10呎(10元)、尺x1、厚紙板x1(10元)、鋁箔紙x1、膠帶x1、雙面膠x1、筆x1、老虎鉗x1、尖嘴鉗x1、斜口鉗x1。成本20元,其於為舊有材料及工具!
先來做檯燈的光罩骨架!工具如圖
全程使用虎口鉗折出形狀。
使用尺、油性簽字筆量每個邊的長度。
稍微成形了。
先折出這個形狀。
然後用細的鐵絲或者沒用的電線,(我是用淘汰的網路線,將外皮去掉後用裡面的線)來綁住骨架。綁的方式先用一條披在骨架上,然後由外往內繞。
最後結尾時,先繞三or四個鬆鬆的圈,然後從尾端穿過去。
利用虎口鉗拉緊。
再用斜口鉗剪斷多於的線就完成啦!
完成骨架固定。
繼續中間橫桿的固定。
量好長度後,使用虎口鉗夾緊固定,如圖。中間成為一個正方形(長寬各15cm)
然後在作一個正方型(長寬各7cm)!
剪四段鐵絲,最好一樣長,然後量10cm
折出四隻一樣長度的線,要固定兩個正方型的線。
先套上小正方型並夾緊。
之後套上大的。此為骨架完成圖。
將厚紙板剪出下三個梯型(上7cm,下15cm,兩邊10cm),一個正方型(10cm)
然後在鋁箔紙上描出形狀並割下。記著!鋁箔紙很容易割失敗。刀片切的角度須與鋁箔紙近平行大約1~2度。這樣才不會割壞形狀。
貼上雙面膠。
並將切割好的鋁箔紙都貼上。
貼完後全反過來並排列,每塊中間空2mm,然後相鄰的邊先用膠帶貼好。
然後組立起來,再用膠帶貼緊,固定這個形狀。
最後套上剛剛的骨架,也市用膠帶固定就可以了。以下為完成圖!(兩個)
然後是燈光方面,材料工具如下!螺絲起子x1、斜口鉗x1、陶瓷燈座x1(30元)、電子式省電燈泡21w x1(大潤發自製品牌賣49元,相當一般100w的燈泡)、插頭電線x1(16元)、開關x1(11元)。成本106元,如果要兩組就各乘以2。
電線與開關。
先將陶瓷燈座拆開。
將電線兩邊剪開,由燈座底部穿入。
然後將絕緣體去掉。
以順時針繞在螺絲上並鎖緊。基本上不用分正負極,如果你買的插頭是一邊較寬一邊較窄的,那就將燈泡底部尖尖的地方,接在窄的那條線,外圍就接寬的線。
測試先不要做開關,來測試可不可以亮。耶~成功。
繼續做開關。先將插頭從插座拔下,要不會電到唷!然後選好開關與登座的距離後,將其中一條點斷約1~1.5cm。
將開關拆開!
把線套上。
然後把開關蓋上,基本上另半的開關上有針腳,它是要刺進斷掉的那條線上,這樣才能控制開與關。
鎖上後在測試一次。
耶~成功!如過大家做到這沒成功就是剛剛開關的針沒有插穿絕源體,所以手動將絕源體剪開在裝一次,應該就解決了。
套上剛剛的光罩。自製檯燈完成圖。
以下為檯燈的成果測試短片!
然後就是攝影棚啦!材料有白布4x5呎x1(80元)、寬10mm長90cm的木棍x6(108元)、寬18mm長90cm的四方木棍x1(24元)、魔鬼粘100cm x1(100元)。成本312元。
將方棍用鋸子切割8塊正方形,長寬高都18mm。
然後再將6根圓棍都切一半,成為12隻,常度都要一樣唷!
然後盡量把邊邊都修平。
然後買2呎內直徑為10mm的水管(10元)。切成24塊,最好都切平一點。
然後利用熱融膠連好固定。
黏成下方圖中所示,最好將熱融膠多塗一點往高處塗才會緊。
然後先組合看看!恩不錯。
將上圖八個角都做好後,再組合看看攝影棚的骨架!
然後麻煩媽媽幫我裁逢五塊正方型的布,邊都是約46cm,每個邊再縫上三個魔鬼粘,下圖為攝影棚上方的布。
然後先組合下方。
再來是上方。
兩個面用剩下的四根圓棍立起來!
最後將左右後的布都穿上骨架!並打燈。大功告成,以下就是完成品了。^^
以下為實際拍攝的結果!相機不太好,自動感應的光線都不同。後方有批一條布延伸到前面,這樣拍起來才不會看見後方的角。
只有這張較正常一點點^^
以下兩張因相機爛沒得條白平衡,所都變綠綠的。>_<

結論:以上金錢成本花了約448元,時間成本為媽媽縫布的時間約四個小時,我製作的時間約四個小時!共約八個小時!花1/3的錢完成與一般市售相近效果的攝影棚,值得,並且設計符合自己所需的攝影棚,又可以拆裝,收拾也很方便^^。那時後大家要拍拍賣品同時也想要省錢的話,也可以自己製作一個唷!
然後就是攝影棚啦!材料有白布4x5呎x1(80元)、寬10mm長90cm的木棍x6(108元)、寬18mm長90cm的四方木棍x1(24元)、魔鬼粘100cm x1(100元)。成本312元。
2 則留言:
請問大大的電線插頭和陶瓷燈坐在哪裡買的?為什麼我買的電線插頭要一百二~陶瓷燈座更不用說了....謝謝
我是在台南的大潤發大賣場買的。
110~120的插頭在台灣都可以插110的,沒關係唷
張貼留言